编者按
为深入理解农业在“双碳”目标中的作用,探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的路径,《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特邀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何可老师主持“‘双碳’目标下的农业发展”专题,约请四位学者分别就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讨论。相关成果发表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主持人语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碳排放大国,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坚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雄伟目标。虽然电力、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但也不能忽视农业在“双碳”目标实现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农业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复杂。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反过来,农业部门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脆弱性部门,农民也是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脆弱性主体。另一方面,农业兼备碳排放和碳汇的双重特性。这就决定了农业部门既能通过减少碳排放助力碳达峰,又能通过增加碳汇抵消那些减排难度大的碳排放而贡献碳中和。因此,应在稳住农业基本盘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强农业的减排增汇能力和气候韧性。本期专栏以“‘双碳’目标下的农业发展”为主题,所发表的4篇文章从不同视角分析了农业部门碳减排的必要性及减排路径,以期引发社会各界对农业“双碳”问题更为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何可,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la0esA4Z0_53_rCS-2uHo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