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耕读随笔 第11期】刘俊辰: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成果——襄州实习有感

发布时间:2023-10-30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2023年7月10日至9月28日,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硕士研究生赴襄阳市实习。在实习结束后,同学们将耕读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文字。

2023年7月10日至9月28日,应专业实践计划要求,我来到襄州区政府办公室工业股,参与区政府办的实践工作。期间,我逐渐熟悉了整个机关单位的工作流程,能够高效地收集、整理和传送文件,同时学会了如何撰写准确简洁的处理笺。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也引发了自身的一些粗浅思考。

发挥地方优势,挖掘发展潜力

襄水之阳,谓之襄阳。提起襄阳,想必大家最先想到的都是“襄阳牛肉面”。其实,襄阳是楚文化主要发源地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古隆中、广德寺等多处名胜古迹,同时还是诗圣杜甫的故乡。襄阳市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全国铁路运输网的重要枢纽,襄阳东站是全国地级市中一次性建成规模最大的高铁客运站,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超大型枢纽节点。


襄阳市可以充分发挥地方文旅产业的优势,将文化旅游和农业科技相融合,推动农业科技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襄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打造农业科技展示基地。在文旅景区内设立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用于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的先进技术和模式。这个基地可以展示各种农业科技应用、高效农业种植和养殖方法、智能农机设备等,提高公众对农业科技的认知和关注度。

二是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示范基地可以成为农民学习和培训的场所,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服务。通过组织培训课程和现场指导等形式,帮助农民了解和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举办农业科技主题文化活动。组织农业科技展览、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将农业科技与文化娱乐相结合。邀请农业科技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与活动,分享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这种交流和互动的活动有助于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农业科技现代化,促进科技创新和合作发展。

 

通过将文化旅游和农业科技结合起来,襄阳市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方资源和优势,推动农业科技的发展和现代化。这样的举措不仅可以促进农业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也能够提升襄阳市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同时,它还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共建经验,深化共建成果

襄州区于今年4月获评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式步入全国领先行列。襄州区作为襄阳唯一入选的县(市、区),离不开各级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涉农科技型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充分发挥的作用,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

襄州区政府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鼓励和激励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相继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打造现代化“一心四区”人才高地的实施意见》《“智汇襄阳”计划实施办法》等一系列人才政策,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创新“合作社+”建设模式,构建“新型服务+”指导体系等政策带动农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建成果的落地和深化。在政府办处理了大量相关文件的我也对继续深入总结共建经验,不断深化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成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一是要强化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持续增加对农业科技研发机构的支持,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水平。同时,鼓励农业科技企业、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之间开展合作研究,加强技术交流和成果共享,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二是要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倡导农业生产向高效、可持续的方向转变。通过广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要加强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专业人才队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同时,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工作,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成果普及到广大农民中,提升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

四是要建立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促进先行县之间、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建立农业科技信息平台,及时发布科技成果和最新技术动态,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指导服务。同时,加强科技成果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共建成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科技现代化的推进。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进襄阳市农业科技现代化的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水平,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襄阳市在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方面的竞争力,为全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个人总结

我想,只有深入基层、认真思考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我们仅停留于高处俯瞰全局时,问题往往模糊而遥远,解决方案也常常流于表面。只有我们走下象牙塔,深入基层,才能真正洞察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深入基层和认真思考,学术科研亦是如此,在今后的科研学习中,我定会脚踏实地、认真钻研,为三农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

 

刘俊辰,男,汉族,河南鹤壁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何可教授。研究兴趣为环境与健康经济。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X_b66BsvU9bkltveh0Q0Pg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吴俊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