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经济】秦江楠 等:炊事能源转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5-08-13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博士生秦江楠、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以及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罗斯炫老师共同撰写的论文《炊事能源转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发表于《中国农村经济》2025年第8期。何可为本文通讯作者。

01 隐形的健康威胁:固体燃料笼罩下的乡村厨房

想象一下,中国农村近半数家庭(44.2%)依赖柴草,近四分之一(23.9%)的家庭使用煤炭生火做饭和取暖。这本是延续千年的日常场景,背后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健康阴影。这些传统固体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时会释放大量悬浮颗粒物和有害气体,严重污染着室内空气。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触目惊心:全球每年有320万人因家庭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而2019年中国家庭空气污染致死人数高达67.7万。

厨房,这个充满烟火气的地方,无形中成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滋生源头之一。当炊烟袅袅升起,它带来的不仅是饭菜香,也伴随着对农村居民健康的持续性损害。理解这场发生在灶台边的炊事能源转型如何影响健康,关乎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

02 长周期追踪:能源转型的健康答卷有何特点?

为了深入探究炊事能源转型(指农村家庭最主要使用的炊事能源从柴草、煤炭等非清洁能源转变为煤气、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太阳能和电力等清洁能源)的健康效应,研究收集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2年至2022年间共六期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跨越十一年的观察窗口。通过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炊事能源转型显著降低了农村居民患慢性疾病的风险,然而,有趣的是,炊事能源转型却未能显著改善农村居民的自评健康水平。这种主客观健康结果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农村居民的感知阈值与知识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慢性病风险降低效应并非“立竿见影”式的,而是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通常在炊事能源转型发生四年后才得以显现。研究还发现,转型带来的医疗支出节约幅度超过了炊事能源转型的燃料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于农村家庭而言,推进炊事能源转型具有较高的经济合理性和投资价值。推动农村炊事能源转型,不仅是在改善一隅之地的空气质量,更是在为广大农民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

03 谁更受益?解析转型背后的健康密码与群体差异

炊事能源转型对各类人群的健康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化特征。研究考察并揭示了其对不同性别和不同收入水平农村居民健康影响的差异。其中,女性群体从炊事能源转型中获益更多。这很大程度上源于社会角色分工的客观现实——女性通常承担了家庭烹饪的主要任务,暴露在厨房高浓度污染环境中的时间和强度远超其他家庭成员。因此,转向更清洁、燃烧更充分的能源,一方面,炊事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女性与污染源接触的时间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污染物排放量显著降低,极大减少了女性在烹饪过程中暴露于高浓度空气污染的风险。

这种时间和浓度的双重改善效应,使得女性成为炊事能源转型的重要健康受益群体。另一方面,低收入家庭从炊事能源转型中获得更高的健康收益。低收入家庭因经济约束,住房条件受限,室内通风条件更差,其健康资本折旧较高。加之其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利用能力相对受限,更难减轻室内空气污染物对身体健康的不良影响。因此,当他们转向清洁能源时,室内空气质量的改善对其健康的保护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室内污染物浓度的下降,是连接能源转型与健康改善的核心桥梁。

04 从证据到行动:推动炊事能源转型的启示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炊事能源转型的健康影响及其特点,还为推动农村能源革命、提升农民健康水平提供了具体方向。基于炊事能源转型健康效应的三大特征:效应滞后性、主客观健康结果差异性以及群体异质性,本研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一方面,应系统性地开展健康科普,通过基层医疗机构、村级活动中心等场所,开展科普讲座、健康咨询等活动,宣传传统固体燃料的健康危害与清洁能源的长期健康效益,提升农村居民对室内空气污染致病机理的科学认知水平。另一方面,可依托村医签约服务制度,由基层医疗机构对清洁能源使用家庭定期进行健康监测和数据记录,使农村家庭切实感受到健康状况的积极改善,从而增强其继续使用清洁能源的内生动力。此外,也要特别需要关注女性和低收入群体的健康权益。对低收入家庭,可通过“初始设备购置补贴+后续燃料消费补助”的组合政策降低其转型门槛;对女性群体,应结合妇女健康促进项目,定期开展慢性疾病筛查和建立专项档案,同时,为女性提供清洁能源使用培训,帮助其掌握清洁能源使用技术。

文章刊发

秦江楠,何可,罗斯炫. 炊事能源转型对农村居民健康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25(8):85-104.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QfibxBF6AppJuA-KFvbBQ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