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6日,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学术研讨会暨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会2024年年会在湖北黄冈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指导,湖北省城乡统筹发展研究会主办,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乡村振兴研究中心、黄冈师范学院大别山乡村振兴研究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北中潮教育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协办。来自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郑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200余人参加会议。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应邀在大会上作了题为《“双碳”目标下的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发展》的主旨报告。何可认为,在“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一方面,它不仅是资源循环利用的典范,更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碳汇能力的关键途径。这种模式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生态设计和管理,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和碳排放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需要适应社会分工的变化和专业化生产的新要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劳动的机会成本上升,传统种养结合模式面临挑战。在现代背景下,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的发展不应简单回归传统模式,而应探索在新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如何通过市场机制、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效衔接。这要求重新思考农业内部的分工与合作,以及农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在保持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环境保护和碳排放减少的目标。
本次学术研讨会共计收到投稿论文345篇,经组委会专家评审,共评审出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优秀奖22项。其中,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博士生李凡略与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发展生态低碳农业:历史传承与中国式现代化追求》荣获一等奖。
该研究认为,在人类文明的长河中,农业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农业不仅是经济的支柱,更是文化和哲学思想的载体。从黄帝时期的“耕织之道”,到孔子提倡的“仁者爱人”,再到道家追求的“复归无极”,农业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息息相关。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和资源环境的日益紧张,人类社会对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愈发迫切。在这一背景下,生态低碳农业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不仅承载着历史传承的智慧,也映射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博士生明若愚与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共同撰写的论文《中国粮食生产绿色低碳转型的基本现状、现实困境与对策建议》荣获优秀奖。
该研究认为,中国粮食生产实现了从低产到高产的历史性跨越,为国家稳定和人民福祉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粮食需求持续上升,农业生产面临着耕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紧缺和面源污染加剧等资源环境约束,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双重挑战。推动粮食生产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国家政策的引领和支持、粮食生产的技术进步与创新能力提升、市场需求的转变。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hydNcwOfXDl_2zQlM1c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