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2022年7月18日至21日,课题组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走进田间地头调研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情况。在调研结束后,同学们将耕读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文字,以兹分享。特此说明。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响应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荆楚行”的号召,我参加了乡村振兴研究院组织的赴湖北省阳新县暑期大调研活动。调研为期四天,途经阳新县军垦农场钟家湖社区、富池镇沙村村与兴国镇宝塔村。调研中的每位农户热情的讲述与朴素的笑颜都让此次经历变得充实而有意义,也让我对课堂所学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引发了自身一些粗浅思考。
工农互助,协调发展
阳新县位于湖北省黄石市东南部,总人口占黄石市三分之一有余,县内包含数条国道与高速公路,工业农业发展并驾齐驱,是黄石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我的本科毕业论文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关,因此对本次调研中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与建设问题印象颇深。
本次调研访谈中的生态环境部分主要包含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与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两方面。谈及农业绿色转型,农户对村中实行的有机绿色生产、化肥农药减量等相关政策均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在农业发展较好的军垦农场,农户对于绿色有机农业的相关政策与技术了解程度较高,对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方式偏好更强,环境保护意识更强烈。村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常定期参与相关培训与学习。在工业发展较好的富池镇沙村村,农户参与绿色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因而,对于富池镇而言,长期的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了巨大压力,也给农村居民生活带来许多不便,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有农户表示:“我们村里搞工业的多,钱虽然赚的多但环境也变得差,绿色农业在这太难了”,如何平衡好农业与工业的关系是沙村村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环境治理,政民共担
谈及人居环境整治时,农户对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表示肯定。农户回顾村中厕所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环境改善时的喜悦让我印象很深刻。这种印象不同于阅读政策文件,亦或是收看新闻报道时的宏观感慨,更像是一种细腻却力量深重的震撼,让我对国家政策的推行及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了触及肌肤般的实际感受。
当问及农户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时,“政府”与“农户自身”的两种回答各占一半,但实则殊途同归。有农户回答道:“环境治理这个问题主要还是看我们自己,以前没有这个意识,现在村里和政府都在宣传,大家都在慢慢转变,毕竟村子环境怎么样,都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地方”。也有农户认为:“这些工作当然还是看政府,他们怎么说我们怎么做就行了”。在当前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与城乡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之下,农户普遍认为农村环境治理的关键主体是政府与农户双方。一方面,政府政策的推进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另一方面,农户环保意识的快速增强离不开政府的宣传与教育,农户的生产生活行为也无法脱离政策与法律的约束。总而言之,两者相辅相成,共担生态环境的重担,共建城乡融合的美丽新农村。
绿色农业,负重致远
正如习总书记所说的:“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阳新县作为工业农业发展大县,更应该着力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过去农业哺育工业,实现工业现代化发展后,更应该反过来推动工业反哺农业,帮助农业发展实现绿色化、优质化、高效化。
短短几天调研时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某日日央,与一位72岁的老爷爷访谈临近结束时,他一边抽着香烟,一边与我聊起他对农业补贴政策的看法与建议。这让我不禁感慨和反思,作为一名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子,更应该满怀三农情怀,走到田间地头里去,将所学所得撒在祖国大地上。透过老爷爷吐出的飘渺烟雾与他炯炯的双眼,我仿佛看到了这位农民爷爷亲手种的一亩水田与五分旱地,看到了他对农业发展的期待与希冀,看到了乡村振兴伟大战略的美好未来。
作者简介
孙繁,男,汉族,湖北武汉人,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22级硕士研究生,师从何可老师。研究兴趣为农业资源与环境经济。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9bRGHr-nNtMTAMZ6S0KMg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