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绿色低碳发展耕读随笔 第6期】明若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阳新县调研有感

发布时间:2022-08-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2022年7月18日至21日,课题组赴湖北省黄石市阳新县开展“乡村振兴荆楚行”活动,走进田间地头调研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情况。在调研结束后,同学们将耕读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成文字,以兹分享。特此说明。

7月18日-21日,在导师带领下,我有幸回到家乡——黄石市阳新县展开乡村振兴政策实施情况调研。本次调研选取的三个乡镇分别为县政府所在的兴国镇、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军垦农场和阳新GDP第一大镇富池镇。

2FE1B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毋庸置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既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也离不开良好的社会基础。从经济基础角度来看,一方面,具有经济基础的村庄往往具有可观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些收入可用于提高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具有经济基础的村庄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方面的能力往往较强,村民通常有余力为美丽乡村建设出资出力。从社会基础的角度来看,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和村庄认同感是促使村民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重要原因。对于历史悠久的村庄,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习俗和文化会增强村民的认同感,自然也会提高其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积极性。带着这些问题,在调研过程中,我重点关注了这3个乡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情况。

被调研村的经济与社会基础状况

就我们所调研的3个村庄而言,宝塔村内有支柱产业,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村民之间社会基础较为薄弱。钟家湖社区情况与宝塔村恰恰相反,社区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但缺乏支柱性产业,经济基础相对不足。对比来看,富池镇沙村村民风淳朴,村民团结和睦,村集体经济收入高,兼具良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具体来看:

26021

兴国镇宝塔村人口多达六千余人,在阳新县内属于人口大村。据悉,宝塔村是由8个自然村合并之后形成的行政村,村民多从排市镇等附近乡镇迁移而来,大部分村民在该村定居时间不到20年。村内主打湖蒿这一特色产业,2021年村内湖蒿产业产值高达2.2亿元,同年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受访宝塔村村民对于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同时,村规民约在村中的施行效果也一般。究其原因可能在于,一些村民认为自己是从其他乡镇迁移过来的“外来户”,对于宝塔村的认同感不高,故而一定程度上主人翁意识不强,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抱着“各扫门前雪”的心态。

军垦农场钟家湖社区位于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村内人口两千三百余人,有近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钟家湖社区设有文化礼堂、村民大舞台等设施,村民之间较为团结。整个社区2021年的经营总收入为570万元,除去新型经营主体的收入之外,普通村民的收入并不高。在访谈过程中我了解到,村中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选择了外出务工,留守村民多为“三八、六一、九九”部队。这些留守群体的生活水平往往不高,整体处于“穷则独善其身”的阶段,故而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积极性不高。

2F68D

富池镇沙村村工业发达,位于长江岸边,村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全村总人口两千七百余人。从经济基础上来看,沙村村2021年村经营年总收入超过1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4万元,村内关于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设施都由村集体集中出资建设。从社会基础上来看,沙村村内主要有两个大姓,汪姓占比约60%,王姓占比约30%,两姓之间互有联姻,村内建有多个文娱场所供村民休闲娱乐,村民之间相处和睦。调研过程中我还发现,村内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涉及内容不仅涵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包括村民之间的人情往来等各个方面,并采取积分制的方式对相关行为予以奖惩。总体上,村民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参与意愿很高。

启示与建议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是当前农村基层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工程之一,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不少阻碍,这也是当前农村生态环境基层治理所面临困境的缩影。从治理主体上来看,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干部拼命干,群众站着看”的问题,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从治理资金上来看,财政资金难以完全覆盖到每个村庄,农村基层组织需要将不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找钱”上,甚至有可能需要村民集资,从而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经济负担。

2BD40

结合阳新县调研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缓解上述问题:一是针对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庄,要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从“输血”转向“造血”,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从根本上解决资金来源问题,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高效高质落实;二是针对社会基础薄弱的村庄,要重视对村民的教育、宣传和引导工作,积极培育文明和谐乡风,提升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打造村委会/居委会、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共同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治理格局。

要想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这一项久久为功的大工程,必须具备扎实的经济基础与社会基础,而当今农村发展面临的大难题也正是经济和社会基础薄弱。作为一名从阳新县走出去的研究生,再次回到阳新县开展调研,我更加直观感受到了家乡农业农村发展的“亮点”和“痛点”。我想,今后我将和师门诸位同门一道,秉承“手脑并用,知行合一”的理念,将学术研究和家乡农业农村发展紧密结合,以期将来为阳新县农业农村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作者简介

14CF1

明若愚,男,汉族,湖北黄石人,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2022级博士研究生,师从何可老师。研究兴趣为宗族文化、农村生态环境治理。负责的项目《大“橘”为重——高端柑橘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金奖。在导师带领下,参与撰写的《新型经营主体调查研究方案》被农业农村部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采纳。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qxmzIHDVRyPFugTP2jbA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