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崔向升:全球科技治理的中国方案——从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说起

发布时间:2024-10-2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近日,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崔向升应中国科协邀请,撰写了《全球科技治理的中国方案——从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说起》,并发表于中国科协官方公众号。

近年来,受到人类社会一定程度的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增加,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科学技术,也似乎同样出现了一定的复杂和不确定性加强的态势。更重要的是,在世界科技发展的蓝图上,各个地区的力量并不是均衡的。在历史原因和现实困难的共同作用下,众所周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应用水平、创新水平存在非常大的差异。一些领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技术垄断,并由此显露出一些区域性技术权力失衡的可能性,存在技术风险的可能。

从某种意义上说,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就是在这样一个生机勃勃,又充满挑战的科技舞台上拉开了帷幕。

全球科技治理,首先要具备全球与科技的大局观。本届论坛北京主会场的6个学术议题就很好地阐释了这样的大局观。其中既包括开放科学基础设施为迎接“科学十年”提供共享协作平台(Infrastructures)、环境社会和谐共生为促进人类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机制(Interaction)这样既有宏观高度,又有前瞻锐度的全局性议题;又包括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Interdisciplinary)、国际科技交流为建设更具韧性的未来提供全球化合作机遇——科学技术促进知悉风险的可持续发展(Integration)这样在特定领域中的国际科技合作典范;更有人工智能治理创新为培育科技治理生态构建国际信任基础(Intelligence)、跨界资源协同整合为提升智能制造产业提供创新应用场景(Innovation)这样呈现新锐力量,为未来人类技术发展产生引领作用的新方法、新工具。

6个主题会议6个“I”,错落有致,匠心独运。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现实性、针对性、操作性极强。

“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全球问题的科技治理,本质上是凝聚最广泛的共识,探寻全球公共产品提供的科技解决方案。单从本届论坛与会代表的高质量、大规模和强大阵容就可看出,世界各国学界、产业界等对此次论坛所呈现出的全球科技治理大局观的认同和赞许。

全球科技治理,“请进来”是关键步骤。本次大会的350余位嘉宾,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14位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获得者,27位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41位国内外院士以及200余位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这些高层次国内外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一起沟通碰撞,产生新的思想,凝聚更多共识,这本身就是全球科技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重要的是,中国科协在多年以来一直秉持着持续扩大国际科技界“朋友圈”的理念,着力参与国际组织建设,大力支持中国科学家和全国学会在我国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去年5月底,中国科协和北京市政府就在北京市朝阳区合作共建了中国首个国际科技组织总部集聚区。国际动物学会、国际数字地球学会、国际氢能燃料电池协会等多家国际科技组织入驻这个聚集区。其中一些组织也在本届论坛上成为重要的主题会议牵头单位。

无论是把外国科学家请进来,还是把国际科技组织引进来,这种开门迎接天下客的博大胸襟,也为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回馈世界,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全球科技治理,“走出去”是关键目标。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全球科技治理的蓝图上,中国理应扮演与自身国力匹配的角色。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科学技术力量的重要支柱之一。过去75年的傲人成就,已经足以证明中国在科学技术发展、应用和创新方向上的能力与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科技治理,促进新规范、新共识的形成,不可能是只靠坐在自己的热炕头上就能实现的。

实际上,中国在这个方向上已经做出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努力,“三大全球倡议”的提出,就已经是一项很好的示范。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在这样的走出去的大框架下,中国科协也不断担纲自己独特的角色,大力推动我国发起设立国际科技组织,支持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组织任职,使得中国科技工作者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持续取得积极进展。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科技组织的重要岗位上,积极地为中国发声,为南方国家发声,为打破科技领域的某些不平衡现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技向新,意味着不断突破原有边界,持续探索未知世界的“新边疆”。但倘若只是为向新而向新,缺乏科技伦理等约束力,人类就有面临技术反噬、技术主宰之虞。孤岛效应可能会重现,人类恐陷入单单由技术建构的无形密闭空间而不自知。

近年来,中国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在此过程中愈发坚守“科技向善”,持续将科技伦理贯穿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全周期,确保科技研发和应用符合伦理规范,符合公认的国际法规则,符合人类未来文明演进的方向。这理应是中国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目标,亦是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的应有责任。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zADYWCvtpCWUER55sBEn2w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