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经济参考报》2024年5月8日第8版报道了在乡村振兴荆楚论坛上,5位演讲嘉宾的学术观点。他们分别是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教授、华中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宋洪远教授、华南农业大学文科资深教授罗必良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林万龙教授,以及华中农业大学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实验室主任何可教授。
何可: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碳市场建设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农业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其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农业碳市场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农业减排增汇,还能缓解农村能源贫困,并为农民带来经济上的补偿,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有效地建设和运行农业碳市场,需要新质生产力的支撑。
新质生产力的涌现源于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技术革命性突破不仅为农业碳市场提供了更多产品供应,还带来了改进监测、报告和验证机制的新工具。例如,精准农业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应用能够更有效地助力农业减排增汇,从而直接增加碳市场的产品供给;而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站的使用则可以更准确地计量农业碳排放量和碳汇量,这对于确保碳市场的公正性和透明性至关重要。此外,区块链技术能够保障碳信用和交易的可追溯性与安全性,增强市场参与者的信任。
要素创新性配置意味着通过激发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农业碳市场能够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例如,农业生产者可以通过参与碳市场,从其减排增汇的努力中获得经济回报,进而激励更多利益相关者参与。同时,金融机构可以开发与农业碳市场相关的金融产品,为农业碳交易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扩大市场规模和提高流动性。
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涉及农业产业的延链、壮链和补链。这不仅要求传统种养业提质增效、拓展功能,还包括对合成生物学、食用饲用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减少整个产业链碳足迹,帮助农业生产者在碳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也为碳市场带来更多元的低碳产品与服务。
微信公众号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70uwrHk0m96P0I8vJVbCwQ